2013-07-29 Vol.57

扫一扫 立即关注
网络新闻联播官方微信

我们都患上了“数码痴呆症”?

长时间玩手机或是平板电脑,有可能患上“数码痴呆症”?近日,“微博控”们纷纷被传递这一信息的微博所吸引。该微博称,过度依赖智能数码产品会导致注意力下降、记忆力退化,严重者可能连自己的电话号码都记不住,而年轻的“数码痴呆症”患者正在增多。

实习编辑:刘霁
责任编辑:袁涛
求证

智能手机、平板电脑真的是“电子海洛因”?

如果手机一整天都没有响,你会不会觉得不习惯?遇到什么难以解决的问题,如果不求助网络,你是不是不知该怎么办?坐在地铁里,没有MP3、游戏机,你会不会觉得时光流逝得尤其缓慢?

  越来越多、高速发展的电子产品不仅改变着世界,也时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。它们让生活变得方便快捷、越来越有趣,但也让人们对其产生了严重的依赖。它们因而被称作“电子海洛因”。

考证
揭秘“数码痴呆症”

所谓“数码痴呆症”,是指由于使用智能手机等数码电子产品而造成注意力、记忆力下降等类似于早期痴呆症的迹象,如常常忘记一些电话号码、熟人亲友的人名等。这个新名词最早于2004年出现在韩国,随后在世界各地引起关注。

目前在我国,使用智能手机已成为一种潮流,甚至跨入“必需品”的行列。截至2012年12月底,中国仅智能手机用户数就达到3.8亿人。2013年3月,根据市场研究公司尼尔森发布的《2013移动消费者报告》显示,中国智能手机普及率达66%,已经超越美国和英国,排在全球第二位,只比位列第一的韩国低1个百分点。

在智能手机APP使用情况方面,多数国家的用户更倾向于使用游戏、社交网络应用。不同国家用户的偏好略有不同。例如,在美国,智能手机用户大多使用其社交网络(85%)和地图导航(84%)功能,而中国的用户更多选择其游戏(70%)和地图导航(63%)功能;近一半(47%)的韩国智能手机用户经常使用手机银行,而这一比例在意大利仅为17%。智能手机成为人们娱乐、社交和获取资讯的主要途径,很多人机不离手,被称为“低头族”。“低头族”过度使用数码产品,会损害大脑将信息转为长期记忆的功能。

根据2013年公布的数据显示,10-19岁的青少年中,18.4%的人每天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竟然达到7小时以上,明显属于上网成瘾。青少年时期是脑部发育的重要阶段,如果在这段时期过度使用数码科技产品,将削弱其脑部发育,恐怕得不偿失。另外,有专家表示,约10%-15%出现轻微认知障碍的人,都会发展成痴呆症。

“数码痴呆症”并不等于“网络综合征”

网络综合征,就是在网上持续操作的时间过长,随着由其带来的乐趣的不断增强而欲罢不能、难以自控,有关网络上的情景反复出现在脑际,漠视了现实生活的存在。

心理工作者认为,信息网络中有相当多的变异信息路径。年轻人敏感、好奇,富有幻想。他们的世界观还没有形成,一旦心路和这些变异信息路径对接上,往往不能自拔,在变异的信息路径上越走越远。这样下去,他们的身体、心理都将受到许多不良影响,乃至产生心理障碍。可怕的是,这些变异信息路径往往会产生变异信息效应,使人在特定的情形下产生视听方面的变异,即医学中所说的幻视和幻觉。这些结果不仅会给个人带来不良影响,有时还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。网瘾的病因有很多,可以总体归纳为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,外因主要是指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;内因主要是指满足感缺失、生理及人格方面的影响。

专家发现,网络综合征患者由于上网时间过长,大脑神经中枢持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,会引起肾上腺素水平异常增高,交感神经过度兴奋,血压升高,植物神经功能紊乱。此外,还会诱发心血管疾病、胃肠神经官能症、紧张性头痛等病症。

“数码综合征”的坏处并没有“网络综合征”那么严重,但其对人体的危害依旧不可小觑。

“过多使用智能手机,会破坏脑部发育的平衡,出现左脑使用过度,而右脑利用率太低的情况。这不仅会削弱记忆力和集中力的广度,最终造成情感自控能力下降及认知损害,而且可能导致右脑退化,其中有1/4的可能性会演变为早老性痴呆症。”韩国脑部平衡中心医师边基源说。脑部平衡中心是近年来快速在韩国兴起的行业,专门帮助由于过度使用计算机、手机而产生认知问题的患者。

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贵,则从人脑记忆过程的角度对此作了补充:“人对于事物的记忆包括摄取、储存和提取三步骤,如果长时间依赖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,将改变脑功能,对于‘摄取’这一阶段造成影响,从而影响后两个环节。”

至于记忆的效率问题,武大中南医院神经内科副教授肖劲松表示,智能手机由于信息搜索的便捷性,容易让人变得懒于思考、学习,长此以往,负责记忆的大脑区域就会变得越来越懒,记忆力得不到充分锻炼和激活,自然会下降,严重者可能连自己的电话号码都记不住,出现“数码痴呆症”。

“准确地说,所谓的数码痴呆症并不属于疾病的分类。”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理科魏钦令博士告诉记者,虽然长期使用数码产品不至于上升到器质性的病变,但的确会对记忆力造成影响。魏钦令表示,就像长期不运动的肌肉会萎缩一样,有了智能手机,什么都会随手记在手机上(比如电话号码、日程表、相片,甚至路线、地图),大脑的记忆功能用得少了,自然就“用进废退”了。

“数码痴呆症”并非无药可救

多媒体时代,海量信息是突出特点。过度使用电子产品,会使大量“垃圾信息”涌入人们脑中,对记忆造成干扰,削弱大脑对有用信息的处理能力。人的记忆主要由大脑的海马体部分负责,但如果不使用记忆力,会引起海马体萎缩,最终导致记忆容量减少。这种影响对于脑部仍处在发育阶段的青少年的影响最为严重。

日常生活中的短期记忆都储存在海马区中,如果一个记忆片段,比如一个电话号码或者一个人在短时间内被重复提及的话,海马区就会将其转存入大脑皮层,成为永久记忆。所以,海马区比较发达的人,记忆力相对较强。存入海马区的信息如果一段时间内没有被使用的话,就会自行被“删除”,也就是被忘掉了。

这意味着,如果我们因为对生活中的数码产品产生极度依赖,那么,数码产品的某些特质就会代替我们大脑的某项功能,使其退化,从而使人类更加依赖数码产品。如此下去,就会逐渐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的趋势。

为了防止因为数码产品的某些功能造成人脑中海马体的萎缩,科学研究人员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:

慢跑:德国乌尔姆大学的研究人员把30个人编为一组,要求他们每周慢跑2次,每次30分钟,然后测试他们的大脑改善情况。测试结果表明,尽管被调查者对数字的记忆能力大致没有变化,但他们回忆画面和完成视觉工作的能力显著提高。英国拉夫伯勒大学运动科学教授克莱德?威廉斯认为,这项研究结果证实,在锻炼之后,人们感觉自己更加精力充沛,大脑更加敏捷,对周边环境的观察力也有所增强。

午睡:睡10分钟,能提高记忆力和创造性。有研究表明,睡觉能将暂时性记忆转化为永久性记忆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发现,人每天会丧失部分吸收新知识的能力,午睡则能逆转这种衰退。发表在《睡眠期刊》上的一项研究显示,10分钟的午睡是恢复认知功能的最佳时长。但对于具有创造力的思索过程和重要的记忆巩固来说,至少需要60―90分钟的长时间午睡。

吃早餐:加拿大的一项研究发现,年龄在61-79的男性和女性中,吃过早餐的人能够在记忆评分测试中获得更高分数。并且,吃过早餐的孩子在考试中发挥得更出色。所以,早餐对于孩子,特别是学习压力大的初高中学生至关重要。不吃早餐,会大大降低孩子的学习效率。对于成人来说,上午的工作最繁重、最耗脑,如果早餐不足,就很难保证充足的精力,势必影响一天的工作效率。

短期压力: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发现,短期压力能改善大脑记忆功能。该校整合生物学副教授考费尔研究发现,短期压力能促使大脑中与记忆有关的海马区新生神经元增加,从而使人能更好地记住令人紧张的事件,有助于心理适应。不过,过去的研究已经证实,长期慢性压力会抑制海马区神经元再生,会损害记忆。

转动眼球:英国研究人员发现,左右转动眼球,可有效提高记忆力。如果想快速回忆起某件事情,不妨试试将眼球左右来回转动30秒。研究人员指出,眼球水平转动,可让大脑左右半球互相沟通,对重新勾起记忆很重要。眼球向左转可以激发右脑,眼球向右转可以激发左脑;而眼球左右来回转动,则可提高左右脑之间的关联。

结语

“数码产品”不是万能的,这句话的一点也没错。尽管数码产品可让我们的生活更轻松、更方便,但如果“消费”过度的话,会使我们产生难以摆脱的依赖心理,进而让我们“变傻”。凡事都有个度,这个度需要我们自己去把握。

专题评价: 留言支持留言反驳
分享到
辟谣联盟

登录注册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

*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