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-09-4 Vol.94

扫一扫 立即关注
网络新闻联播官方微信

父女存在心灵感应,是真的吗?

作为一种从未经过科学证实的交流方式,心灵感应从古至今一直让人们梦寐以求,“身无彩凤双飞翼,心有灵犀一点通”,李商隐的千古绝句流传至今。坊间也流传着许多至亲手足“心灵感应”的故事。那么,血缘带来的心灵感应真的存在吗?

记者:王小英
责编:陈晨
求证

父女间的心灵感应真的存在吗?

某日,在太原一工地工作的曹先生,在干本该得心应手的油漆活时,却怎么也提不起精神。他越干越心慌,总是不自觉地想到独自在宿舍的13岁女儿。由于这个感觉实在太强烈,曹先生索性放下手中的活儿,一路小跑回了宿舍,结果发现女儿正在遭受性侵,他立即救下女儿。

此新闻一经传播,立刻引起了网民热议。“太神了,不过好像我家也有过”,“心灵感应可不科学”……父亲因为“心灵感应”救下女儿,古人也曾说过“心有灵犀”,那么,这种现象是真的吗?

考证
“父女连心”其实是“担心”

很久以来,关于心灵感应的传说和记载就没有间断过。无论是中国古代的“解梦术”,还是吉卜赛人的水晶球,或者是神秘的塔罗牌,都给人类带来了无数惊讶和疑惑,心灵感应究竟是人类的本能还是凭空的创造?

父亲的“心慌”避免了女儿的遭遇,网友感叹“父女连心”、血缘之间有心灵感应。事实上,根据媒体报道,试图对曹先生女儿施暴的张某本身就有盗窃前科,也在此工地干活。曹先生对张某非常熟悉。他透露说,事发当天,嫌犯张某恰好不上班,而自己女儿独自在宿舍睡觉。

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王德贵向央视网记者表示,其实曹先生非常熟悉所处环境的恶劣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曹先生所谓的“心灵感应”是一种担心,因为他可能深切感知到不利女儿的周边环境信息。当天各种因素“叠加”起来,才会导致曹先生“心慌”,放下手中工作提前回家。

因此可以说,这只是一种情绪,并非心灵感应现象。

双胞胎之间的默契

关于心灵感应,最早是由英国“心灵调查协会”的专家弗雷德里克迈雅斯于1882年提出。后来,英国皇家科学大学教授威廉•巴雷德轻和利物浦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奥利吧•罗奇等把这种现象看作是心理学现象之一,并进行过研究。

人们举例最多的是双胞胎之间的心灵感应,香港著名经纪人霍汶希就曾表示,自己和孪生妹妹从小同住从未分离,有心灵感应。

王德贵向央视网记者表示,霍汶希提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词,那便是她和孪生妹妹从小同住从未分离。

在兰州某高校上班的刘女士有一对双胞胎女儿,已经7岁了,姐姐在小时候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过一段时间,妹妹则一直在刘女士身边。

刘女士告诉央视网记者,最初将大女儿接回身边之后,发现姐姐相对性格比较内向,妹妹则比较活泼,分开一段时间后重新一起生活,俩姐妹在很多方面都不同。后来一起生活一段时间后,由于姐妹俩一直在一起,刘女士买什么东西都是两份,两姐妹之间才会越来越默契。至于姐妹俩是否有心灵感应,刘女士表示“还没发现”,只是姐妹俩后来再未分开过,很多爱好都很相近,做什么事情也非常有默契。

王德贵认为,事实上,对于两个从小一块儿长大的人来说,他们对彼此非常熟悉,接触的事物都非常相似,熟悉对方的生活习惯等,这样就算分开,做事情都会非常相似,其实算不上是心灵感应。

第六感不是心灵感应

说起心灵感应,不得不提第六感。很多人常说第六感应验,也将其称之为心灵感应。

随着人们对生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,人们对自身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楚。科学实验表明,人体除了有视觉、听觉、嗅觉、味觉和触觉等五个基本感觉外,还具有对机体未来的预感,生理学家把这种感觉称之为人体的“第六感觉”。

人们往往误认为第六感觉和心灵感应一样。王德贵告诉记者,事实上第六感觉每个人都有。比如你饿了、口渴等这些感觉,并不是通过感知视觉、听觉、嗅觉等的感觉器官“告诉”你的,而是通过“第六感觉”感知的,是机体内部进行的各种代谢活动,从而刺激人产生的感觉。

第六感觉的感知,并没有什么专一的感觉器官,而是由机体各内脏器官的活动,通过附着于器官壁上的神经元,把信号及时传递给各级神经中枢而产生的,在一定程度上第六感和心灵感应存在一定的差别。

只记住了小概率事件

除了人体对身体机能的感受外,人们将自身对外界的感受也称之为心灵感应,最常被人们提起的便是你正准备给某人打电话,恰好此时对方打电话了。

对此,安徽省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吴怀国表示,按照目前研究的程度来说,说心灵感应的存在有点唯心论。他更愿意相信当两个人非常了解,能够了解到对方的下一个动作,从而才会出现人们常说的心灵感应。但事实上,谁都有心理活动,真正有心灵感应的并不多,从统计学上来说只是小概率事件,比如此前双方打过很多次电话并未出现过这种现象,人只是记住了这次。

目前还无法证明

“在医学上目前还没有这么说过”,吴怀国说,“目前也没有确切的研究,若心灵感应真的存在,它的作用器官是什么至今也无法讲清楚,是一个模糊地带,暂时也找不到科学依据。”

从进入通信时代以来,人们一直梦想着一种比光更快的瞬时通信方式,信息的传递不再通过信息载体直接传输来完成,而是通过一种类似于心灵感应的神秘机制,从而信息的传递不再受通信双方之间空间距离的限制。

格林伯格和泽伯鲍姆等人于1994年完成了一组实验。在这一实验中,两个实验者认识后被分别关在相距14.5米的封闭法拉第室(这一装置用于屏蔽电磁波)中,其中一个实验者接受100次闪光的刺激,他们的脑电图通过仪器被记录下来。

科学家发现,当实验者在刺激中显示出特别的激发势时,未受刺激的实验者也显示出类似这一激发势的转移势,且双方都感到他们间的相互联系。由于实验者通过法拉第室相互隔离,因此排除了生物场的影响,从某种程度上证明了实验者间相互的关联和影响,说明人脑超光速响应的存在。这项实验显示感应在好友、亲戚间也存在,但反应最强的是亲子、恋人、爱人之间。

尽管这一试验说明人脑超光速响应的存在,但却无法证明人与人之间存在心灵感应。关于心灵感应,王德贵表示,由于人脑工作的机制非常复杂,目前科学上还未完全搞清楚,而目前还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心灵感应存在,更多的是以推测为主。

结语

关于心灵感应究竟是否存在,本身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,对它的解读因对它内涵的界定不同而有很大的区别,如父女连心其实更多的可能是父亲熟悉女儿所处环境,对女儿担心才会发生,至于“说曹操,曹操就到”式的心灵感应,可能人们只是记住了小概率巧合事件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,一些所谓的“心灵感应”大都是一些生活经验下的下意识反应,心灵感应是否存在仍需要商酌,要科学地阐明其机理还需要时间。

专题评价: 留言支持留言反驳
分享到
辟谣联盟

登录注册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

*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