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/
    江伯伯今年82岁,宫婆婆今年80岁,两人都是江苏南京人,曾是邻居,从小青梅竹马。后来为了谋生,江伯伯1947年去了北京发展,宫婆婆也在解放战争胜利之后入伍,不久后跟随部队南下到广州生活。两人从此分开,各自成家,一别就是34年。1981年,他们久别重逢,相约陪对方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。这一次,他们终于没有错过。
  • /
    两人在50年代初分别结婚,后来双方的老伴都在70年代去世了,他们各自把孩子抚养成人。1981年,宫婆婆回南京探亲的时候到江伯伯家打听他的情况,江伯伯的妈妈便把他在北京的地址和联系方式给了她,后来宫婆婆到北京出差,便与江伯伯联系上了,“从1947年到1981年,一别就是34年,让我们想起了很多往事。”
  • /
    重逢后第二次见面的时候,江伯伯就提出要和宫婆婆结婚,但是由于当时人们的思想还比较保守,宫婆婆没有答应他。一直到1987年,宫婆婆在子女的支持和鼓励下,才答应和他结婚。结婚之后,他们仍然分居两地工作,直到1994年,江伯伯才正式退休并南下广州,与宫婆婆一起生活。现在,他们租住在友好老人公寓。一个大约20平方米的单间,用屏风把厅和睡房隔开,便是他们温暖的小家。
  • /
    床前的墙壁上,贴着他们不同时期的3张合照。“国民床单”则透露出他们曾经生活的年代。之所以选择住在老人公寓,江伯伯解释说:“在广州的子女和孙子,他们都买了房,而且生活环境都不错,但我们还是更愿意到老人公寓居住,因为这里同龄人多,而且远离市中心,绿化环境好。”
  • /
    由于在部队里成长,而且结婚后一直有保姆帮忙照顾,宫婆婆一直不太懂得下厨。现在每天的三餐几乎都是江伯伯亲自下厨。“每天都是老江起来做早餐等我起来吃,中午也是他做饭,下午我打麻将回来,他已做好饭了,几乎每天都是这样。”宫婆婆说。
  • /
    为了增加生活乐趣,两口子在公寓里养了一缸小鱼。宫婆婆说,小孙女每次来探望他们之前都会先打电话询问小鱼的生长状况,如果有小鱼死了,她就会买新的来放到鱼缸里。
  • /
    说起自己的孙辈,两口子都感到非常满意。“他们都非常孝顺的,小孙子知道我喜欢穿这种衬衣,就给我买了10件来,一个夏季都穿不完。”江伯伯说,“在公寓里我和老伴都有一个衣柜,但是衣服都是塞得满满的,每次有降温之类的,孙辈就迫不及待地送衣服来。”
  • /
    谈起两口子的往事,江伯伯翻箱倒柜,要找出旧照片和我分享。
  • /
    这是宫婆婆与江伯伯一家的合照。
  • /
    江伯伯和宫婆婆在翻看相册。
  • /
    江伯伯和宫婆婆在回忆照片拍摄时的情况。
  • /
    江伯伯和宫婆婆手中的照片拍摄于1988年10月,那年他们刚在北京领了结婚证,两口子到承德避暑山庄旅游。正所谓人生难得老来伴,江伯伯对我说:“我们后来结婚,除了恋爱的原因,其实更重要的是希望双方能陪对方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。”
  • /
    和我聊天时,江伯伯的手也不时地搭到宫婆婆的手上。江伯伯说这已经是他的一个习惯,随时随地能抓到宫婆婆的手,他才会踏实。“在公寓里很多人都羡慕我们,我们也经常鼓励他们找个合适的伴侣一起生活。”
  • /
    由于年事已高,身体有各种各样的小毛病,宫婆婆每天都要到老年公寓附近的医院打吊针。她打吊针时,江伯伯就在家里煮饭。到上午10点半左右,江伯伯就会到医院接她回公寓。
  • /
    江伯伯来到病床前,握着宫婆婆的手询问今天打吊针的状况。
  • /
    江伯伯爱怜地看着宫婆婆,听她讲述今天检查身体的情况。江伯伯说:“黄昏恋的意义,并不仅限于‘恋’,而是可以让我们晚年的生活有一个伴侣,不至于孤独,两个人一齐互相鼓励、支持,是一种精神寄托。这种精神力量,能让我们度过很多难关,尤其是面对疾病的时候,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寄托,可能就没有了继续活下去的斗志了。”
  • /
    打完吊针后,江伯伯和宫婆婆乘坐公寓提供的中巴回到老年公寓吃饭。
  • /
    老两口坐上了返回公寓的中巴。看着他们并肩而坐的身影,我知道,无论将来如何,他们都会共同走完这段人生。

爱在日落黄昏时

作者/张志超
责任编辑/刘静
责编邮箱/yangxiaomiao@staff.cntv.cn

【媒体转载须经央视网及作者授权】2013/08/05

登录注册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

*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