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/
    他修笔24年,光是经他手换下的钢笔头就有10万多个。由于租不起门店,他用家里不足4平米的阳台当“工作室”,每天骑车几十公里去大学城摆摊——他是南京城的修笔师傅胡旭年。
  • /
    胡旭年先生今年67岁了。24年前,他从新疆回到了南京,从此开始了修笔生涯。他刚入行的时候,修笔摊在南京街头随处可见。
  • /
    后来,签字笔逐渐流行起来,电脑打字店也成为街头一景,用钢笔的人却越来越少。胡旭年自嘲“恐怕是南京城最后一个修笔匠了”。
  • /
    老胡在南京钢笔爱好者的圈中很有名气。但一直以来,他都没有一个像样的门面,“租不起”。家中这不足4平米的阳台就是老胡的“工作室”。
  • /
    老胡说,修钢笔是一门技术活,现在的钢笔品种特别多。图为老胡在仔细比对一支需要更换笔头的钢笔。
  • /
    以前有不少人跟老胡做学徒,可现在,整个南京城里已经很难找到肯修钢笔的年轻人了。在老胡带过的徒弟当中,只有两个没有转行,目前一个在合肥,另一个在张家港。
  • /
    这些换下来的废旧钢笔头,老胡从不舍得扔。久而久之,攒笔头就成了习惯。
  • /
    这些年来,老胡攒下的笔头早已超过了10万枚。
  • /
    老胡一直没有自己的门店,直到现在,他还经常骑车近20公里,到南京仙林大学城去摆摊。眼下正值暑假,老胡已经很久没出摊了。
  • /
    这是老胡修笔的工具格,摆放得井井有条,要出摊时直接拿上它就齐活了。
  • /
    老胡说,以前找他修笔都要排队,现在出去摆摊,一天最多就能修20支钢笔,每支收费3元钱。如果不是因为热爱钢笔,这样的收入根本留不住修笔师傅。
  • /
    现在,钢笔已经成为小众使用的工具了,提供钢笔配件的厂家也越来越少。以前的学生必须使用钢笔,现在却没有这样的要求。
  • /
    老胡写得一手好字,由于爱好篆刻书画,在钢笔上刻字是他的绝活儿。
  • /
    临别前,老胡坚持要赠送我一支钢笔,并在上面刻了“天道酬勤”。
  • /
    老胡最大的心愿就是政府集中保护一批即将失传的手艺,能给他提供一处固定摆摊的小门面。由于年纪越来越大,每天骑车奔波几十公里,他越发感到吃不消了。
  • /
    修了24年钢笔,老胡说,他是发自内心地热爱这门手艺。但等到他无法骑车的时候,这门手艺在南京也就要消亡了。
  • /
    在八九十年代,无论是朝气蓬勃的学生、意气风发的知识分子、进城来的农民、着便装的解放军,在朴素整洁的上衣口袋里别一支闪着光亮的钢笔,都是一种既“拉风”又低调的时尚。那个时代,让人怀念。

南京城最后的修笔匠

作者/沈玮
责任编辑/于晓丹
责编邮箱/yuxiaodan@staff.cntv.cn

【媒体转载须经央视网及作者授权】2013/08/26

登录注册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

*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