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/
    阳戏,全称“舞阳神戏”,民间俗称“发财戏”、“灯夹戏”,是一种流行于西南诸省的地方戏曲形式。在贵阳市开阳县南龙乡谷顶村等村寨,村民相信阳戏具有驱鬼神、除邪恶、贬恶扬善的功能。
  • /
    在漫长的历史沿袭中,阳戏逐渐与当地古老的花灯相结合,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戏种。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道具,纸质灯笼给阳戏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。
  • /
    老人们虔心信奉着阳戏,他们相信每年的展演能够给村子带来吉祥与富足。
  • /
    72岁的谭光明是谷顶村阳戏的带头人,戏班的成员都称他为掌坛师,这套手艺经历了四代人才传到他手上。谭光明从十多岁就跟着大哥学习阳戏,30多岁时从年迈的大哥那里继任掌坛师。
  • /
    每次演出前,演员们会细致地上好妆,尽管水平并不专业。
  • /
    然而在这个乡间大舞台上,演员们却十分入戏。
  • /
    阳戏中的旦角要由男演员担当。不过,这门古老的技艺如今并不受小伙子们青睐。
  • /
    在旧时,每年农历十月至次年正月是戏班演出的主要时期。这中间,有求财求子并遂愿的人家,自愿杀猪宰羊请戏班到家中演唱,一般需要三四天。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,为祭二郎神寿诞,还要大唱三天。不过,到上世纪六十年代,因为“破四旧”,阳戏停了十多年,直到八十年代才开始重新恢复。
  • /
    夜幕降临,谷顶村的小孩子提着灯笼沿着村寨挨户“开财门”,戏班成员一曲曲古调回荡在空旷的山谷里。
  • /
    不多时,主家大开正门,小孩子们一拥而上,疯抢供桌上的各种小吃,而演员们很快布置道具,以农户的堂屋做戏台,换行头开唱。
  • /
    受锣鼓和鞭炮召唤而来的村民则围坐一旁,享受着节目,他们是阳戏的参观者,也是参与者。嬉笑怒骂熔进一炉古老阳戏,甚是痛快。
  • /
    一个演员从幕布后面窥视四周,简陋的场景并没有影响他们卖力演出。
  • /
    演出的费用都靠村民“凑份子”。戏班把捐赠者的名字和捐赠金额写在本子上,在“化灯”当天张榜公布开支明细。剩余的钱则用来买酒菜,全村人围坐联欢,这是历年来的规矩。
  • /
    每年春节期间,古朴的阳戏是乡亲们重要的娱乐活动,节目内容大多是启发人知善恶,讲孝贤。
  • /
    随着岁月的流逝,阳戏所担负的“除祸消灾”功利目的已经淡化,“伦理教化”的作用却依然存在。
  • /
    谭光明任掌坛师的时候,阳戏在农村的影响已经大不如前了。但作为一种世代传承的文化现象,阳戏深深扎根于农村,留下许多古老的剧目,被这一小群还在坚持的人传唱至今。
  • /

阳戏古腔唱到今

作者/黄震
责任编辑/于晓丹
责编邮箱/yuxiaodan@staff.cntv.cn

【媒体转载须经央视网及作者授权】2013/09/11

登录注册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

*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