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/
    2月7日这天,摄影师吴胡荼在黑龙江省五常镇万宝新村采风,打算拍摄一组东北农村年味的照片。由于室外温度过低,相机电池断电,摄影师被邀请到一户人家取暖。在那里,他意外结识了11岁的女孩于冰,并拍下这组照片。
  • /
    在这间12平米的屋子里,住着于冰和姥姥、姥爷三个人。屋子不大,但收拾得井井有条。家里唯一值钱的这台旧电视,是姥爷捡破烂时别人给的。
  • /
    当天是农历大年初六,这是一家人的早餐。饺子是姥爷前一晚特地为外孙女包的,余下的两道荤菜是除夕夜剩下的。
  • /
    日子虽然过得非常艰苦,但是一家三口坐在一起吃饭却很香。小于冰非常孝顺,不时给姥爷姥姥夹菜。
  • /
    吃着吃着,小于冰突然像个大人一样,若有所思起来。2004年夏天,小于冰的爸爸妈妈决定到外地去打工,把1岁大的女儿留给姥姥姥爷照顾。从此,他们再也没有回过这个家。小于冰对爸爸妈妈没有任何印象。
  • /
    于冰的姥爷62岁,闯关东时凭借一手好木匠活儿,从山东来到黑龙江。上了年纪后,他前后3次因手术住院,无法再做体力活儿,只能转而捡破烂。每天起早贪黑忙,大约能卖二三十元钱,勉强维持生计。
  • /
    吃完饭后,于冰跟姥爷抢着收拾碗筷。若不是亲眼所见,很难相信一个11岁的孩子能如此勤快麻利地打理家务。
  • /
    洗过碗后,于冰给姥爷姥姥各倒一杯水。姥姥介绍,小于冰的懂事让他和老伴很欣慰,也很心疼。每年,女儿会打几个电话给家里报个平安,却从不告诉二老他们在哪里,这几个电话也都是从话吧打来的。
  • /
    于冰在生火烧水准备洗衣服。由于姥姥患有心脏病,于冰分担了很大一部分家务。
  • /
    在于冰的身后,姥爷积攒的废旧物品堆成小山。平日里,好心的亲友会为他们添置些衣物,政府逢年过节也会送来米面油和一些救济金。遇上宽裕的年份,于冰的爸妈会在年底寄来一两千元钱。
  • /
    这是小于冰5岁时小姨带她拍的生日照,也是小于冰唯一的“写真”。姥姥介绍,女儿女婿不回家有自己的苦衷:一来外面赚不到钱,二来打工时女婿还带上了自己的老母亲和侄子,侄子年幼丧父,他们不能不管。
  • /
    小于冰在五常镇第二小学念四年级,她习惯性地趴在炕上写寒假作业,姥姥在一旁辅导。小时候,小于冰哭闹着要去找爸妈,但当明白大人的解释后就不再问了。老两口理解女儿女婿的压力和难处,也从不跟孩子抱怨什么。“爸爸妈妈”这两个本该很亲近的词,成了小于冰很少被提及的“他们”。
  • /
    于冰的姥姥念书时成绩很好,但初中没读完就辍学了。她经常看外孙女练习书法,并给出建议。
  • /
    小于冰的部分奖状和奖品,涉及诗词、读书、军棋、优秀班干部等多项荣誉。2013年期末考试,除语文99分外,于冰的其余各门功课都是满分。她特别提及,这些成绩都与班主任李晓红老师分不开。入学四年来,班主任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帮助。有一次姥爷住院,李老师照顾小于冰长达一个多月。
  • /
    屋内火炕的一角。这里是小于冰的书柜,上面放着的物件大都是从姥爷捡回的废品中淘的。
  • /
    这些花花绿绿的宝贝,都是小于冰从姥爷那里获得的“战利品”。
  • /
    于冰说,这本小学生全能字典对她的帮助非常大,是姥爷捡破烂时,一个小朋友送给她的。
  • /
    于冰的小姨为她买了一部二手手机,主要是为了方便学校老师与家长取得联系。于冰在手机壳上贴了喜欢的小星星。
  • /
    于冰为家里的十几只鸡和几只兔子喂食。兔子一年能产几窝崽,每窝能卖一百多元钱。
  • /
    做完家务和作业后,小于冰也不闲着,开始为姥爷捡回的布娃娃修补一些破洞。修补好后,小姑娘捧着宝贝非常满足。
  • /
    这间小屋伴随祖孙两代人度过了10年拮据、心酸而又欣慰的日子,几经修补后,在零下二十几度的寒冬中依然温暖。小于冰说,她一定要考上大学,挣钱给姥姥和姥爷换一所更好的房子,回报老师和帮助过自己的人。
  • /
    摄影师离开时,小于冰站在门口,不停地挥舞着手臂说再见。门前的两只灯笼红彤彤的,听于冰姥爷说,他春节前捡破烂时遇到一家单位大门前正在置换新灯笼,他就把旧的捡回来挂在自家门上添喜庆。
  • /
    于冰家小院是借两旁的柳树编制的拱形门,清晨的阳光穿过光芒四射。摄影师说,当时他只觉得,这光就像是小院内散发出的一样。
  • /

爸妈不在这十年

摄影/吴胡荼 编辑/于晓丹
编辑邮箱/yuxiaodan@staff.cntv.cn

【媒体转载须经央视网及作者授权】2014/2/10
我来说两句

登录注册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

*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