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/
    近几年来,在城市化和农村变迁作用之下,一系列群体走进公众视野,引发不小的社会关注。在三八节这天,摄影师把镜头对向五六十岁的农村女人, 她们身上贴着不同的标签:扎根城市的农村青年的母亲,照顾留守儿童的奶奶,独自撑起家庭的留守妇女,或是不久以后的空巢老人……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堡子村,摄影师记录了3个这样的农村女人的故事。
  • /
    于淑侠,51岁,村里人眼中的“专业保姆”。于淑侠有一儿一女,都已经成家生子,儿子安家北京,女儿就嫁在本地。在过去的四五年间,于淑侠都在围着小孩子转。
  • /
    于淑侠和外孙女仪仪在一起。四年前女儿怀孕生下仪仪,于淑侠开始从女儿月子起帮忙一直带到孩子两岁。随后,她赶往北京照顾怀孕的儿媳,这一去又是两年。
  • /
    女儿怀上了二胎后,于淑侠又从北京赶回了陕西老家。在儿子家时,于淑侠喜欢给孩子吃五谷杂粮,而且相信“不干不净,吃了没病”,儿媳却更愿意买品质有保障的食品,那价格让她听着就“心惊肉跳”;于淑侠费尽心思教小孙女算数、语文,希望步步领先,儿子却劝她顺其自然。对此,于淑侠十分不解。
  • /
    于淑侠和丈夫的照片。由于小时候家里没有条件读书,于淑侠小学二年级没读完就辍学了。20岁时,于淑侠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丈夫。这对夫妻最大的自豪不是如何白手起家,而是培养出一个清华的博士儿子,毕业后进了国家航天院工作。
  • /
    回到农村后,于淑侠一直惦记北京的儿子一家,经常打电话嘘寒问暖。儿子几次要求给家里装个网线,教他们视频聊天,但于淑侠总是嫌贵,想再等等看跟谁家合用一个宽带。
  • /
    外孙女仪仪用笔记本玩游戏“连连看”。在仪仪的教育上,于淑侠比女儿女婿还要严格,她支持孩子玩益智类的电子游戏,但会列出时间表,晚上8点前必须上床睡觉。
  • /
    儿子进航天院工作后,于淑侠和丈夫如释重负,把精力都放在了外孙女身上。如今,刚满4岁的仪仪能熟算两位数的加减法,大声背诵出20多首古诗词。有了儿子的成功路径,于淑侠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很有信心,考上北大或清华中的一所学校,是她为外孙女设定的目标。
  • /
    56岁的刘爱花是4个孩子的母亲。小儿子说,母亲这大半辈子所有的欢喜和悲伤都与这四个孩子相关。
  • /
    刘爱花(左二)一家合影(2001年摄)。刘爱花不怎么识字,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勤劳能干,尽管如此,筹集4个孩子的学费仍是每年的头等大事。年轻时,她在村里做裁缝活儿,孩子们穿的衣服很多都是她亲手缝的。
  • /
    后来,刘爱花到村附近的一家农药厂上班,方便照顾80多岁的公公。那里气味浓烈,刘爱花一忙就是一天。在子女的轮番劝说下,刘爱花换到了现在的芦笋厂工作。尽管每天要站12个小时,没有休息日,她仍然觉得很满意,“至少不用晒太阳”。
  • /
    由于年轻时过度劳累,刘爱花落下了不少病根儿,床头备着一些止疼药。
  • /
    听人说,城里的洗碗工一月就能赚1800元。拿着同样的工资,刘爱花真想去赚这“轻松钱”:机器洗碗,人只负责整理,包吃住,冬有暖气,夏有空调…… “但家里走不开”,她念叨着。刘爱花很少出村,最远也是唯一那次旅游是去离家不远的骊山,不要门票,回来后腿还疼了好几天。
  • /
    冬天的早晨,刘爱花跑三四里地去树林里拣树枝,这是她一个月的成果。一根根树枝被扎实地捆起来,井井有条地码在院落里,在西安工作的儿子回家看了说:“农民的智慧就是只相信双手,不相信智慧。”
  • /
    去年,儿子换新手机,刘爱花用上了第一部手机。手机中的很多功能她都不会用,连短信也直接关掉了,每次存通讯录都要等儿子回家帮忙。 图为女儿教刘爱花使用手机时,丈夫在一旁拍照。
  • /
    儿子在手机里装了美颜相机,并示范着拍下这张照片。看着皱纹浅了很多,她直惊叹神奇。刘爱花很少买衣服,女儿上班挣钱后不时给她网购几件,每次问到喜欢什么衣服,她都答“便宜的”。几十元一件的衣服,她看了又看,舍不得买。村里赶集,刘爱花看中一条亮面的棉打底裤,无奈丈夫觉得裤子太花哨,她还是没买。
  • /
    2013年小女儿出嫁,刘爱花(前排右二)在婚礼现场泣不成声。小女儿争气,考上了县城的公务员,小女婿在小学做美术老师,尽管家里条件不好,人很上进。村里不少女人凑到婚礼现场,有人现场落泪,村子里能飞出一只“金凤凰”并不容易。三个孩子学业有成到外面找到工作,唯独二女儿被迫辍学,这是刘爱花一辈子的遗憾。
  • /
    儿子和女朋友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,刘爱花和丈夫为他准备婚房,嫌匠人的工钱贵,两人自己动手装修,图为两人在盖仓库。刘爱花并不喜欢儿子的女朋友,后来她想开了,儿子高兴就好。
  • /
    每次家里来了小孩,刘爱花就欢喜的不得了,能早日抱上自己的孙子是她最大的心愿。她说,抱上孙子我就可以歇歇了。
  • /
    由于儿子儿媳去了上海打工赚钱,60岁的张翠霞和老伴儿也加入了村里留守老人的队伍。
  • /
    张翠霞的孙子刘鸽,正在读初三,由于中考在即,张翠霞负责打理他的一切生活。刘鸽中午11点放学,这不符合家里的饮食习惯,张翠霞和老伴儿每天给他10元零花钱,他大多在学校解决午饭,偶尔才回来吃。
  • /
    妞妞是张翠霞的小孙女,在读幼儿园。下午四点,妞妞就从幼儿园放学,屋子里热闹起来。妞妞个性活泼,说话总能把大家逗乐,老人对孩子几乎有求必应。图为妞妞在摆弄家里客人的手机。
  • /
    张翠霞至今没用手机,儿子张罗着给她买一部,她总觉得和老伴儿用一部就可以了。图为妞妞为奶奶照相。
  • /
    张翠霞的双手。由于长期劳作,张翠霞的手指严重变形,整个手掌结了一层厚厚的茧,冬天时纹路多的地方甚至裂开。这样的手大概很难使用触摸屏手机吧。
  • /
    看着孙子一天天长大,张翠霞和老伴儿拿出全部积蓄盖房子,留着给孙子娶媳妇用。房子的建设张翠霞也参与了,自去年冬天开始施工,预计今年就可以盖完了。建成后,这里就是一栋小洋房,预计要花费30万。
  • /
    儿子儿媳外出打工后,亲家常来串门解闷。张翠霞拿出赶集时50元钱买的外套展示。衣服买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,她还没找到合适的场合穿。
  • /
    吃过午饭后,村子街头巷尾都会聚上三五人,拉家常,互相挤兑,议论谁在哪里挣了钱……这时,有人家开着新买的小轿车回来,大家的目光瞬间被吸引过去。在村里,五六十岁的女人很少出去,那些村外来的新鲜东西里,有她们新的奔头,也有她们甚少表露的期盼。
  • /

村里的女人

摄影报道/刘齐宝 责编/于晓丹
编辑邮箱/yuxiaodan@staff.cntv.cn

【媒体转载须经央视网及作者授权】2014/03/08
我来说两句

登录注册用户名 密码

*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