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/
    出海打渔是件辛苦的事情,出去一次少则两三个月,多则半年,终日与单调的海水为伴。渔民荆福峰今年53岁,从21岁第一次踏上渔船,至今已有30多个年头了。靠着他和儿子的努力,家里在当地过上了富裕的生活。
  • /
    海上漂泊的时候,父子俩吹着海风,简单地聊聊家事。都说上阵父子兵,此话用在荆福峰父子身上同样适合。他们是黄骅市南排河镇贾家堡村的渔民,父子两人辛勤在渔船上劳工作,养活了一家老小,更撑起了一个家庭的希望。
  • /
    荆福峰今年53岁,他21岁第一次踏上渔船,至今已有30多年打渔经验。荆福峰的大儿子荆树群今年29岁,跟随父亲打渔已经有5年。出海时,父子俩随时交流海底“海货”的情况。
  • /
    回顾30多年的渔民生涯,荆福峰说“痛并快乐着”,几次遇险让他至今记忆犹新。1993年,荆福峰那时还开着木质渔船,一次夜里打渔时光线不太好,一个同船的渔民落水了,当发现他时船已经开出去一段距离了。他立刻回去寻找,发现远处一个黑色的人影,正准备调转渔船去救援时,船舵又出现了故障。“当时真是急坏了,我们始终大喊着让落水者坚持住。“一个多小时后同伴被成功救起。“好在最后有惊无险,否则这辈子也弥补不了对落水者家人的亏欠。”
  • /
    虽然辛苦,但当荆福峰看到一张张满满的渔网,看到自己的日子越来越好,还是抑制不住成就感和喜悦之情。父子两人同心协力,撑起了一个家庭的希望。
  • /
    渔船上挂国旗,既是国家的法律规定,也是渔家人的信仰。除了国旗,渔民们也会挂上自己设计的旗帜,代表平安、满载而归。
  • /
    荆福峰在渔民里颇有威望,捕鱼技术在渔民里也数一数二。现在,荆福峰是贾家堡村宏顺渔民合作社的会长,渔民生涯带给他的回报让他感到满足。
  • /
    荆福峰还有一个二儿子叫荆树猛,从高一开始就上船打渔,如今正在外地当兵。长时间见不到二儿子,翻翻孩子寄回来的照片,荆福峰感到满足很多。
  • /
    2014年5月,二儿子向部队请假回家团聚。经常会有人说他们是打渔世家,荆福峰却没想过干预孩子们的理想,他更想让他们到外面见见世面,这也是让二儿子去当兵的初衷所在。
  • /
    “其实我们家在村子里算是比较富裕的,但近几年打渔的成本提高了,可打的鱼也越来越少,日子不如以前好过,如果这时候还靠我父亲一个人在海上,我于心不忍。”大儿子荆树群最初的想法是想帮助父亲渡过难关,但后来逐渐热爱上了打渔。他现在最大的愿望是将家族事业继承下去,用更多新技术手段让打渔变得更加轻松高效。
  • /
    荆树群觉得,渔船上的日子已经是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,继承家族的事业也是他愿望。和父亲打渔这五年来,他亲眼见到了父亲的辛苦,也积累了很多经验,他更愿意为父亲分担这些辛苦,也让全家人的日子更富足。
  • /
    看到儿子一步步成长起来,荆福峰感到骄傲。父子俩娴熟的配合,是“捕鱼圈”里让人羡慕的情景。
  • /
    荆福峰买了私家车,以方便联络买卖和家庭生活。随着生活的富足,现代的交通工具已经成为当地渔民必不可少的标配。
  • /
    满载而归后,父子俩拣出小鱼供自家食用。小鱼卖不上好价钱,却能为一家人带来丰盛的大餐。
  • /
    父子俩出海的日子里,家里只剩下他们的妻子和大孙女。荆福峰还有一个小女儿荆秀丽,由于在天津打工,只能偶尔回家帮助妈妈和嫂子。荆福峰的妻子王世霞今年50岁了,她回忆自己独自带着孩子生活的日子,只用了“难熬”来形容。如今有了儿媳和孙女,日子也过的很富裕,她感到非常满足。
  • /
    5月,休渔期即将到来,荆福峰将渔船停靠在码头,独自检查船上物品。
  • /
    半年的海上漂泊后,荆福峰父子终于回家了。由于长久未见面,小女儿妍妍见到爸爸荆树群稍许有些抗拒。
  • /
    妍妍承载了三代人的未来。荆福峰希望小孙女快乐地成长,将来最好能从事文艺工作。
  • /
    每次出海回来,荆福峰都会把出海日志整理清楚。等自己老了,这对儿子以后出海很有帮助。
  • /
    荆福峰很感谢妻子和儿媳。“如果没有女人们,生活不知道会有多狼狈,她们功不可没,如今又有了小孙女,日子更幸福了。”荆福峰脸上挂着笑。
  • /
    每次出海前,女人们都会准备足够的口粮和日用品,那是父子俩在海上的必需品。等他们回来,女人们又要为他们清洗衣物、用他们的战利品做一桌好菜,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在一起。父子俩的辛苦在这一刻化为一幅美丽的全家福。
  • /

海上父子

摄影报道/陈建宇 责编/于晓丹
责编邮箱/yuxiaodan@staff.cntv.cn

【媒体转载须经央视网及作者授权】2014/06/18
我来说两句

登录注册用户名 密码

*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