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/
    “爱一个人就斩钉截铁地追求,爱一个民族就挫骨扬灰地献身,爱一桩事业就呕心沥血,爱一种信仰就至死不渝。”这是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2009级本科生姚思宇的座右铭,也是她心里最美的人生期待。
  • /
    7岁时,一次上完钢琴课,姚思宇对妈妈说她不想学琴想学画画。听了她的话,母亲语重心长地说:“你今天跟我说不想学钢琴了,如果几年后你又跟我说你不想画画了呢?这点毅力都没有,你就一事无成。”从那以后,小思宇一直坚持练了八年琴,不仅通过了钢琴十级考试,还成为了全市钢琴大赛的十佳选手。因为母亲的话,让思宇认识到,无论做什么事,都贵在坚持。
  • /
    上高一时,姚思宇突发奇想整理起自己初中以来写过的小诗,并萌生了出诗集的念头。母亲知道后制止了她,觉得会耽误学习。思宇感到万般委屈,“我和母亲足足争论了四个小时,当时的我第一次感受到心被掏空了……我给母亲写了一封长长的信,在信的最后我告诉母亲,就算我因此而去不了最好的学校,就算我永远无法成为一名诗人,我也希望几十年后当我再次拿起这本诗集的时候,还能记得自己曾如此狂热地喜欢过一件事,没有因为现实而后退,更不曾后悔。”
  • /
    在自己一再地坚持下,母亲终于妥协了。2008年,姚思宇的第一本个人诗集《清月流光》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。那一次,姚思宇明白了,对自己想要坚持的事,还要能够坚决地去捍卫。
  • /
    18岁那年,高三的姚思宇偶然读到了北宋理学家张载的一句话: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”。这句话在思宇心中久久挥之不去,凭借着心里一直以来的那份古典情结,在高考结束后,倔强的她毅然决然地在高考志愿表中只填写了“中国人民大学”一个志愿,国学院一个专业,并且不服从分配。
  • /
    最终,思宇如愿以偿走进了国学院。本科四年,姚思宇对自己不顾一切选择的这个专业投入了百分之百的热爱。每周一篇3000字的读书报告,GPA连续四年全院第一,让很多老师和同学对姚思宇赞许有加,她甚至包揽过人民大学学习、科研、学生工作与社会实践所有奖学金的最高奖项。
  • /
    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2010年和2011年两个寒假,迎着寒风,姚思宇与团队成员一同深入到了山东省西南部,足迹踏遍了嘉祥、汶上等5个县镇村落,走访县委、县文化馆,考察汉代祠堂遗址,采访民间艺人,收集失散的乐谱,做了关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鲁西南鼓吹乐的调查。
  • /
    姚思宇与团队成员撰写并发表了七万余字的调查报告。“当我们把这些成果送回给那些生活在农村的老艺人们看时,他们竟然在我们这群小孩儿面前热泪盈眶,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这些几近失传的技艺终于能够为人所知,这些家传的曲谱也终于得以流传下去。”那一刻,姚思宇觉得自己所有的选择和努力都是值得的,为自己喜欢并坚持的事情倾尽全力是多么充实而幸福。
  • /
    大学四年里,“学霸”姚思宇在学校可算得上是一位“风云人物”——她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学生会主席,国学院团委新闻中心主任,新风雅诗社副社长。大一时,她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20院辩论赛,荣获“明星辩手”称号。
  • /
    在担任国学院学生会主席期间,姚思宇带领学生会成员成功举办了传统文化品牌活动——第四届风筝节,还曾接受CCTV-4《中国新闻》栏目的采访。
  • /
    2012年,姚思宇作为中国大学生记者团代表,赴韩国进行文化探访活动,并采访了时任首尔市市长朴元淳。
  • /
    现在,23岁的姚思宇依然走在国学研究的道路上,“当今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中,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,都更强烈地感受到对民族复兴、国家富强、人民幸福的无比渴望。而文化的复兴正是我所要承担的责任与使命,能在平凡中坚守住自己的初心,不为任何困难所动摇,就是我现在对自己最真实而又最坚定的期望。因为,这是我的选择,有所选择,便要有所坚持。”

登录注册用户名 密码

*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