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办:全国妇联宣传部
承办:央视网
  • /
    1969年,由于母亲体弱,9个月大的李永忠被带到了董少兰家抚养,直到李永忠上初中时,才离开董少兰。上世纪90年代末,董少兰的老伴去世了,年近古稀的董少兰没有子女,也没有经济来源。闻讯后的李永忠夫妇把董少兰接回了家。夫妇俩对董少兰许诺:“以后你就跟着我们,只要有我们一口饭,就有你一口;我们去讨饭,就带着你去讨饭。”
  • /
    李永忠一家也并不富裕,他和妻子过去摆过地摊,开过出租车,现在也没有固定工作。尽管如此,他们还是想尽办法让董少兰过得舒心。上图:2014年5月15日,董少兰和李永忠一家人在新家里吃晚饭。下图:2013年1月23日,董少兰和李永忠一家人在老房子里吃晚餐。
  • /
    董少兰是广东顺德人,她年幼时因战乱逃到南宁,不幸被拐卖到了靖西。后来,董少兰结识了她的丈夫,但是两个人婚后一直没有孩子。左图:2014年9月13日拍摄的董少兰的肖像;右图:董少兰年轻时的照片。
  • /
    早些年,李永忠跟妻子何金梅还在谈恋爱的时候,他就常常带何金梅去看望董少兰。那个时候的何金梅还曾对“阿忠有两个妈妈”感到十分诧异。左图:2014年5月26日,董少兰因突犯腿疾行走困难,李永忠背着她出门。右图:2013年7月3日,李永忠搀扶着董少兰出门喝早茶。
  • /
    上图:2014年9月11日,董少兰在新家阳台前做针线活。下图:2013年7月2日,董少兰在老房子狭小的房间里缝衣服。
  • /
    李永忠的父母都健在,住在附近的小区。两位老人有退休金,相互也有依靠,但是董少兰是一个人,因此李永忠夫妻俩对她的照顾便多了些。
  • /
    为了让董少兰住得更加安心,夫妻俩把老人的户口落到了自己家里。李永忠说:“只有这样,老人才会觉得我们是真正的一家人,才会觉得安心。”上图:2014年9月13日,董少兰和何金梅翻看全家的户口本。下图:2013年1月24日,何金梅带着董少兰去派出所,办理董少兰的落户事宜。
  • /
    董少兰出门时,李永忠总是为她准备一张小凳子,方便她在走累的时候随时能坐一会儿。
  • /
    在董少兰的眼里,李永忠的妻子何金梅是一个好儿媳。董少兰的关节痛犯了,何金梅经常半夜爬起来帮她擦药。上图:2014年5月15日,何金梅给董少兰患有腿疾的小腿上药。下图:2013年7月3日,何金梅给董少兰进行按摩治疗腿疾。
  • /
    过去,常常是董少兰来照顾家里人的饮食起居,随着年龄增大,如今董少兰的起居都是由李永忠妻子来照顾了。上图:2014年9月11日,何金梅给董少兰端糖水。下图:2013年1月23日,董少兰在楼顶晾晒自己的腊肠。
  • /
    每天一大早逛菜市是董少兰坚持了几十年的习惯,但随着年龄增长以及腿疾的困扰,她已经很少能逛菜市,每逢周末,李永忠夫妇带着她到菜市走走便是她最高兴的事情。上图:2014年9月13日,李永忠和妻子带着董少兰逛菜市;下图:2013年1月24日董少兰一早到菜市买菜。
  • /
    董少兰爱看戏,每次李永忠一家人出门前,都要预先帮她把电视机开好,调到戏曲频道。上图:2014年9月13日,两个孙子陪董少兰在房间里看粤剧。下图:2013年1月13日,知道董少兰喜欢看粤剧,两个孙子拿着刚买的平板电脑下载了粤剧给董少兰观看。
  • /
    董少兰曾私下里打听过养老院的事。后来在李永忠夫妇的极力劝说下,最终打消了去养老院的念头。上图:2014年9月13日董少兰和李永忠妻子何金梅在新家里忙碌。下图:2013年1月24日拍摄董少兰在老房子里忙碌的情形。
  • /
    在董少兰患病的时候,尽管经济拮据,但是李永忠夫妇俩还是会把她送到了最好的医院治疗。上图2014年9月13日,何金梅带着董少兰到医院量血压,医生说她血压偏高需要坚持服药控制。下图:2013年1月24日何金梅查看董少兰刚做了白内障手术的眼睛。
  • /
    李永忠和妻子原先称呼董少兰为“伯妈”,后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,就很自然地改口叫她“妈”了。左图:2014年9月13日,一家人拍的全家福。右图:董少兰69岁生日当天拍的全家福,就是在那一年,董少兰丈夫去世,李永忠接她到家里进行赡养。
  • /
    19年来,李永忠夫妇一直将董少兰当成亲生母亲一样赡养,他们的两个儿子对她也像亲奶奶一般孝顺。吃水不忘挖井人,所谓亲情或许并不在于血缘深浅,只在于投桃报李的瞬间。
  • /

反哺保姆十九年

摄影/黎寒池 责编/周倩 杨小淼
编辑邮箱/1714523629@qq.com

【媒体转载须经央视网及作者授权】2014/9/15

广西版“桃姐”传佳话 好人“阿忠”赡养保姆20年


         (通讯员 杨翰宁报道)最真实的感动,常常来自最平凡的表达;最暖人心的感动,总是回归于最平淡的生活。2012年一部《桃姐》,讲述一名工作六十余年的保姆在年老中风后受到“少爷”照顾的故事,电影没有令人撕心裂肺的催泪弹,只默默流淌的真挚温情,便直达人心,广受好评。

      在广西柳州,一个现实版的“桃姐”故事正在默默上演……

      董少兰,今年已是85岁高龄了,和自己带大的孩子李永忠一家生活在一起也已近20年。提起电影《桃姐》,董少兰笑呵呵地说道,“我比她过得开心,‘刘德华’没有结婚,我可是享着儿孙福呢!”

      董少兰是广东顺德人,她年幼因战乱逃至广西南宁时被人拐卖到了靖西。后来,董少兰结识了老伴,只是两人一直未有所出。1969年,9个月大的李永忠因其母亲病弱,被寄养在董少兰家,这一呆便是15年。李永忠一直很依赖董少兰,董少兰也将李永忠当亲生孩子一般照料。提起往事,董少兰笑着对记者说道,“阿忠小时候不懂事,常叫我妈妈,我就告诉他,我不是你妈妈,是你的伯妈”。

      对李永忠而言,董少兰早已是他的“亲人”。李永忠的妻子何金梅说,还在谈恋爱的时候,阿忠就常常带她去看望董少兰老人,那个时候她还诧异 “阿忠有两个妈妈”。

      1994年,董少兰的老伴因喉癌去世,65岁的她成了“三无人员”—— 无劳动能力 、无生活来源 、无法定赡养人。彼时,李永忠已然成家,他同妻子平时靠摆地摊、开出租维生,条件并不富裕,但得知此事后夫妻二人立即赶往医院,向老人提出一同居住,“妈,你就跟着我们吧!就算去讨饭,我们也带着你,只要有我们一口饭,就有你一口。”带着老人回到家中呢,他们将带有阳台的主卧打扫出来让老人居住,夫妻俩则带着小儿子住在次卧。

      因着李永忠的父母都健在,就住在相邻的小区,李永忠也常常接父母一起吃饭。对于儿子将保姆赡养家中的举动,李永忠的母亲虽然理解,但每每总要“吃醋”。“一起吃饭的时候,帮这个妈妈夹了菜,那个妈妈脸就‘黑’了……”李永忠笑着说,老人之间像孩子一样,总是会发生一些“可爱”的摩擦,他觉得很有趣,这样才是生活。

      前些年,董少兰患了白内障,李永忠夫妇将老人送到当地最好的医院治疗。董少兰的眼睛最终治好了,但花费甚多,董少兰内心觉得过意不去,便独自联系到一家养老院,决意不再为阿忠家添麻烦,这一举动最终被李永忠所劝止。何金梅对记者说,为了让老人安心,她就向丈夫提出将老人的户口迁到自己家的想法,丈夫也很赞同。但李永忠一家与董少兰毕竟没有血缘关系,将户口迁到一处的想法在现实中屡屡面壁。

      2013年董少兰和李永忠一家的故事见报后,全国多家知名媒体及网站转载报道,感动了无数人。也是因此,在媒体的帮助下,2013年的1月,董少兰的户口终于得以落户到李永忠家,他们成了真正的一家人。董少兰得知这一消息开心不已,她捧着户口本不停地重复着谢意,“感谢记者、感谢黄村派出所!”

      董少兰老人一直祈望自己能在有生之年,回一趟自己的老家。年少便被拐卖他乡的老人,内心深处有着深深地执念。老人说,她知道自己在老家还有一个弟弟和几个远房亲戚,但此前都是通过老伴写信和他们联系的,老伴走了,线索就断了。所幸,董少兰和李永忠一家的故事在媒体中得以报道,董少兰的弟弟就是通过报纸上姐姐的照片,得以辗转联系找李永忠。2013年9月,李永忠和大儿子李慧波带着董少兰踏上了她的故土。“没想到我的心愿可以一一实现,我真的以为自己再也回不去了”,董少兰说道。

      19年来,李永忠夫妇一直将董少兰当成亲生母亲一样赡养,他们的两个儿子也对她似亲奶奶一般孝顺。董少兰平时爱看粤剧,李永忠和何金梅每天出门干活的前就预先帮老人把电视机开好,调到戏曲频道。李永忠的大儿子李慧波毕业后,用自己第一份工资钱给董奶奶兰买了一台平板电脑,并仔细教予了使用方法,如今老人想看粤剧时,便可以随时点播了。2013年李永忠夫妇第三次搬家,让老人有了更为舒适的居住环境。

      点点滴滴的温情,在岁月的长河里汇成温暖的大海,平复了董少兰老人心中的自卑,如今她已然真正融入到李永忠一家的生活中,再无不安不定之感。

      2014年5月15日,在第21个国际家庭日到来之际,全国妇联在人民大会堂举行“最美家庭”揭晓暨五好文明家庭表彰会。表彰会揭晓了100个全国“最美家庭”,李永忠一家获得了“全国最美家庭”的殊荣。对这一荣誉,李永忠一家都觉得很开心,但同时他们也觉得这很平常。面对众多网友的关心,李永忠表示很感谢,他说,“一家人平安地生活在一起,就是最大的梦想”,而对于一些提问与不解,李永忠答道:“很多人问我,你的亲生父母都还健在,你上有老下有小的,为什么要赡养一个跟你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?我说不出什么光鲜的话来,我只知道一个道理,那就是别人给你一滴水你就要回报一桶水,做人不能忘本。”

      毛主席曾经说过,“喝水不忘挖井人”。李永忠对董少兰的恩惠铭记在心,当老人孤独于世时,他“挺身而出”,照顾老人20余年,一句“做人不能忘本”让人肃然起敬,愿我们的社会,人人都能记住这样一个简单的朴实的道理,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而美好。

登录注册用户名 密码

*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