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办:全国妇联宣传部
承办:央视网
  • /
    在本该退休的年纪,59岁的赵喜昌却跟人们眼中“特晦气的事”打起了交道。“干救捞这6年,误解从来就没消停过。”很多时候,刚下水救捞的赵喜昌会听到江边围观的人,齐刷刷地议论他是个“捞尸体的”。
  • /
    东江水系流经广东省惠州市北部,是惠州人的母亲河。江水哺育了一代代惠州人,给这座城市以灵性,也暗藏危险,每年在此游泳溺亡、跳江寻死的人不在少数。
  • /
    2008年一天,赵喜昌在家附近的东江游泳时,发现有两个小孩落水,其中一个被游泳爱好者救起,另一个却沉入水里始终找不到。孩子的家属叫来一艘停靠在岸边的渔船帮忙,但渔民以忌讳尸体为借口,索要报酬不成不愿出手相助。最后,孩子被打捞起来时已没有了呼吸。这事让赵喜昌义愤填膺,也激发了他组织义务救捞队的想法。
  • /
    老赵在部队呆过,水性好,很快和好友李林组一拍即合,建了2人志愿救捞队。他打电话到公安局报警中心问:“你们一接到溺水警情能不能马上告诉我?我免费去捞。”民警半信半疑,他又带着当兵时获得的一摞荣誉证书,和一张报道自己的绝技“水上漂了4个半小时”的报纸,跑去了当地的志愿者协会。几天后,“赵队”上岗了。
  • /
    “惠州志愿者救捞队”成立后,与110接警中心联网。2013年8月,两名小学生在东江博罗段水域溺亡,消防官兵列队结绳拉网搜救。
  • /
    2013年5月,东江博罗段水域,5名初二男生不幸溺亡,赵喜昌接到消息后前往打捞。
  • /
    在东江边上一个只有4平方米大的杂物间里,放着绳子、网、线这些赵喜昌自制的“救捞器材”。正是它们,帮助救捞队在过去的6年时间里救起30多条人命,打捞回160多具尊严。
  • /
    干得时间久了,赵喜昌摸索出一些门道来,不断改进打捞工具,比如,用捞鱼的渔网捞人不实用,捞人的网布线可以稀松许多,赵喜昌干脆买来尼龙绳自制;一般拉钩不长,伸不了多远,赵喜昌研制的拉钩使用十分方便。
  • /
    2014年8月,东江沙公园,义务救捞队员展示赵喜昌自制救捞工具的用法。6年时间,赵喜昌从单枪匹马起步,把救捞队发展为数十人的规模,其中不乏几位开着“大奔”的台湾老板。
  • /
    尽管是无偿救捞,老赵和队友们还是经常遭到误解。有一回,在水下已经捞了几个小时的赵喜昌“累得慌”,想游向岸边休息会儿,溺水者的亲人把他当成了“公家的人”,骂他:“你拿了钱,凭什么休息?还不赶快去捞人!”每次下水捞人,总有人在岸边指指点点,露出“不怀好意”的笑容,朝他挤眉弄眼:“老赵,捞了这么多人,钱挣够了吧?”
  • /
    赵喜昌和妻子吴剑秋1979年结婚,婚后育有一女一儿,目前已是三代同堂。除了小外孙,女儿、女婿、儿子,连未来的儿媳都是中共党员。
  • /
    当初成立救捞队,老赵得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对。他虽说水性不错,架不住年龄已经五十好几了,而且脚被车碾过,腰还被重物砸成了5级伤残,脊梁骨成S形,“浑身都是伤”。
  • /
    直到救捞队成立快1年时,妻子吴剑秋都不同意丈夫去犯这个险。直到2009年大年初一,吴剑秋亲眼见到丈夫在寒风中打捞2小时后伤痕累累,见到被救者家人感激涕零的场景,她再没反对丈夫“出任务”。
  • /
    从真正理解丈夫的那天起,吴剑秋包揽了所有家务,还在当地结交了不少朋友,全力做丈夫的贤内助。
  • /
    赵喜昌和女婿在一起。2004年儿子考上了大学后,赵喜昌就和妻子从东北移居广东,和女儿女婿一起生活。
  • /
    赵喜昌和小外孙一起翻看影集。“如果你真的被坏人带走了,你不要慌,不要骂他打他,要用脑子想,跟他交流,沟通。”他经常告诉孩子,“要让坏人爱你,同情你,这样他就舍不得害你!”
  • /
    有人称老赵是“水上雷锋”,他的善举却不止于水中。惠州红花湖经常发生溺水事故,赵喜昌每周都去红花湖义务宣传。图为2014年8月,赵喜昌到惠阳一中宣讲预防溺水知识。
  • /
    赵喜昌在惠州军分区宣讲。1976年起,赵喜昌进入雷锋生前所在的部队——被命名为“雷锋团”的辽宁抚顺工程兵十团,做了4年野战工程兵。“走进来学雷锋,走出去做雷锋”,他一直用团里的标准要求自己。
  • /
    情系“雷锋团”,赵喜昌曾为“雷锋存折” 续存2000元善款。雷锋牺牲时,银行里还有半年期100元存款,这笔钱一直保留至今。2010年3月,雷锋生前所在团开展了雷锋存折续存行动,图为惠州军分区向雷锋存折续存爱心款。“雷锋存折”里的善款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,曾经向玉树灾区和西南旱区转账过善款,帮助受灾群众。
  • /
    赵喜昌热衷文艺活动,图为在一场公益合作现场打快板。
  • /
    在家人的支持下,也伴随着误解一点点冰释,这个从“雷锋团”走出来的男人给自己下了死命令:能干几年是几年,哪怕是打捞已经死亡的溺水者,一秒钟也不能等。
  • /

老赵的救捞日记

摄影/周楠 李子立 编辑/于晓丹
责编邮箱/1714523629@qq.com

【媒体转载须经央视网及作者授权】2014/10/09

退伍老兵做“水上雷锋” 6年无偿救捞近200人


         (记者 于晓丹报道)老赵给人的第一印象,就是一个朴实的东北汉子,黝黑的皮肤,个子不高,穿着水上救捞队的黄色马甲,说话带着淡定而乐观的笑容。

       老赵叫赵喜昌,59周岁,是辽宁抚顺“雷锋团”退役工程兵。2004年,儿子考上大学,赵喜昌夫妻俩随女儿移居广东惠州。因为城市靠水,他经常目睹江上挟尸要价、索价救人的事件。“很气愤,就想到自己从小在江边长大,水性好,要搞一个无偿的救捞队。”老赵暗想。

      让他下定决心把设想变成现实,还要从2008年8月的一场意外说起。当时,赵喜昌在东江边遇见一起溺水事故,有两名小孩不幸溺水,其中一名被好心人救了起来,另一名孩子被水冲走后怎么也找不到。情急之下,家长请求附近的渔船帮忙打捞,不料船家索偿不成便以“不吉利”为由拒绝了。溺水现场家属撕心裂肺的哭喊声触动了老赵的心,后来,他与好友李林组建了志愿者救捞队。

      6年来,赵喜昌先后成功挽救30多名溺水者生命,无偿打捞出160具溺亡者遗体,还建立了惠州市“心连心”爱心团队,开展扶老助残、应急救助、环境保护、帮贫解困等志愿服务活动。

      “在雷锋团的几年,对我的一生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。”赵喜昌1976年12月应征入伍,正好被分配到了雷锋的老部队,在“雷锋团”服役4年,雷锋精神深深融入他的血液,“学习雷锋、奉献社会”成了他一生的追求。

      在部队期间,战友遇到困难,群众找他帮忙,赵喜昌总是有求必应。在当兵的四年中,赵喜昌还学会了两项本领,识谱教歌摆弄乐器和游泳,尤其是游泳,他可以在水中连续游4、5个小时。在部队一次施工中,赵喜昌腰部受伤,导致脊梁骨成S型,定位5级伤残。由于逐渐恶化的病情不适应北方湿冷的天气,经单位批准病休,赵喜昌随女儿居家南迁落户惠州。

      赵喜昌和妻子吴剑秋1979年结婚,婚后育有一女一儿,目前已是三代同堂。除小外孙外,女儿、女婿、儿子,连未来的儿媳都是中共党员。赵喜昌开玩笑说:“将来我们家一定要发展成一个党小组。”这个特别的党员之家,处处以身作则,以党员的要求自律。

      结婚35年,吴剑秋很少阻拦丈夫做什么,除了救人捞尸这件事。赵喜昌虽说水性不错,但架不住年龄已经五十好几了,而且“浑身都是伤”。孩子们态度也很坚决:赵喜昌来惠州,“享享清福”就行了。

      事情的转机出现在2009年。大年初一早上,赵喜昌和妻子刚出门,110就通知他去打捞。凛冽又刺骨的寒风吹着,赵喜昌祼着身子只穿着一条内裤,光着脚走过了一段很长的沙土地才到了水边,还没下水脚都已经刮伤了,整整捞了两个小时。看着丈夫全身伤痕累累,吴剑秋当场就哭了。面对死者家属的感激,赵喜昌觉得这一切都值得。从那以后,吴剑秋不再反对丈夫“出任务”。

      救人不止在水下。前几年,赵喜昌一找着时间,就往东江和红花湖这些溺水高发地跑,给游泳的人发自己做的宣传单,顺便看看这些来游泳的人,救生圈带没带、大小合不合适、系没系绳子。而这个过程,他少不了受人“白眼”。

      一度有人觉得他晦气,不愿与他接触,而老赵始终默默承受着委屈,依然坚持着自己的奉献,就像他在《救捞记录本》第一页写给自己的话:“人生自有自追求,何管他人讽与伤。”。6年来,老赵的坚持逐渐得到了社会的理解和支持,一名被他救过的跳水轻生者后来还加入了救捞队,帮助别人。

      “赵叔给了我第二次生命,他带给我的感动从来没停止过。”马迎涛说到这句话,声音有些哽咽。2011年11月,在惠州打工的马迎涛因为感情问题想不开,一时冲动跳下东江大桥。在最危急的时候,住在东江大桥附近的赵喜昌闻讯赶来,将其救上岸,并耐心的开导他。

      “我做了很长时间的思想工作,救人更要救心啊。”赵喜昌说。之后马迎涛到了广州工作,但心里一直惦记着赵叔的恩情,他通过媒体记者联系上了赵喜昌,毅然决然的辞掉了广州的工作加入了赵喜昌的志愿救捞队。

      现在,这个团体有数十人,其中有几位台湾老板,受他的精神感染身体力行,还表示要把雷锋精神带到台湾去。赵喜昌说,他们成立了“心连心”公益协会,准备做更大的公益事业。

      当地110已与赵喜昌这个普通公民形成默契:110一接到溺水警情,立即通知赵喜昌,赵喜昌一来到河边,专门赶来接他的公安快艇已到。6年救捞工作,他救起30多人,捞起150多具尸体,诸多荣誉加身,成了“全国道德模范”候选人、“感动广东”十大人物。

      赵喜昌的荣誉背后,是整个家庭的支持和付出。6年公益路,他不仅不收一分钱,往往还倒贴。吴剑秋从不抱怨,省吃俭用,尽管两人都有退休金,但他们在生活上却特别简朴。吴剑秋会所:“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,内心坦荡的人,吃糠咽菜也觉得香!”

登录注册用户名 密码

*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