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办:全国妇联宣传部
承办:央视网
  • /
    在陈恩光的家里,各个角落都有着不一样的生活情趣。在客厅的一角,是陈家一起走过的“幸福之墙”。陈恩光说,从他和爱人结婚起,每五年就会拍一张纪念照。
  • /
    这是个典型的三口小家。陈恩光是山西太原高校老师,妻子是一家私企的高管人员,女儿在外地读博。
  • /
    国有国徽,校有校徽,陈家有家徽。这枚家徽包含了一家三口的名字、以及夫妻二人的结婚年份,由陈恩光亲自设计完成,挂在客厅墙上。陈恩光说,家徽一直激励着全家人。
  • /
    在陈家的书房里有一面“爱国墙”,这是陈恩光亲手做的中国地图,不仅如此,他还将一家三口到过的地方做上标记,每个人都用不同颜色的丝线来区分。
  • /
    陈恩光说,在中国,他就剩新疆和台湾没有去过了,希望有时间能去这两个地方看看,完成自己中国行的梦想。
  • /
    “雅”是陈恩光的一种生活态度。陈恩光平日里的爱好很多,挥墨只是其一。
  • /
    其二是篆刻,家中的所有印章都出自陈恩光之手。
  • /
    家里装修过后,会有一些花岗岩的剩料,陈恩光就用这些剩料自制了一对镇纸。还有一次回老家,陈恩光得到一些枣木,又做了一对。就这样,家中的镇纸品类越来越多。
  • /
    陈恩光喜欢把自撰的联句刻在镇纸上,作为座右铭。
  • /
    节假日亲友聚会时,陈恩光喜欢小饮几杯。久而久之,陈恩光养成了收藏酒瓶的爱好。
  • /
    用陈恩光的话说,收藏给人以希望,给人以乐趣。将生活中的常用品积累起来,不需要太多投入,主要是用心去收集、整理、研究,对家庭生活是很好的点缀。
  • /
    在陈家,有两种家庭文献册:一种是继承先辈优良传统的册子,一种是收集照片的影集。陈恩光认为,一个家庭需要延续家族的优良传统。为此,他将父亲的工作经历和优秀事迹整理成一本彩色画册,将纪念父亲的文章集结成一本书。
  • /
    利用业余时间,陈恩光完成了陈氏家族的家谱《南社陈氏家谱》,并整理出陈氏家族近600年来的变迁经历以及26代世系表。
  • /
    由于女儿长期在外求学,想孩子的时候,夫妻俩就会拿出孩子小时候的影集看看。
  • /
    除了看相片,陈恩光还常常和女儿在网上进行视频聊天,或微信沟通。他对女儿从没有过高的期望,但是女儿显然超出了他的期望。
  • /
    虽然工作都很忙绿,但养花一直是夫妻二人的共同爱好,妻子浇水,丈夫剪枝。“生活美不美,关键还在于你怎么对待。”陈恩光说。
  • /

家的角落

摄影/王莉莉 编辑/杨小淼
责编邮箱/1714523629@qq.com

【媒体转载须经央视网及作者授权】2014/10/24

用心营造生活之美


         (通讯员 于晓丹报道)“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,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。”在山西省陈恩光家里,没有太多关于幸福或苦难的宏大叙事。这是一个典型的三口小家,过着大多数家庭的普通生活。走进老陈家,仔细品味发现,这个家庭的幸福是有迹可循的。很多年来,老陈一家,在家里找到了生活之美——美的精神和习惯,并由此造就良好家风。

      陈恩光是太原市一所高校的专业老师、某门课程全国教学核心团队的成员。老陈说,生活首先需要的是精神高度。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“人和事顺,蒸蒸日上”,陈家的总体要求就是5个“至”字:至善、至诚、至健、至雅、至上,是为“家训”。

      至善——家庭成员友善,与亲朋友善,与环境友善,多做善事,取德于己。

      至诚——持有一颗真诚的心,以诚相待,相互支持,创建一个良好的工作、生活环境。

      至健——端正健康的生活态度,粗茶淡饭,崇尚运动,不赶时髦,追求绿色生活。

      至雅——将平凡的生活兴趣化、精致化,清心淡雅,扬乐抑忧。发现生活的美,让书画、弹琴、收藏成为生活中快乐的事。

      至上——上进是生活中最主要的事,要努力向上,做好自己的事(学)业。“人往高处走,虽然我们是普通老百姓,但在生活中不能懈怠,要努力奋斗,更进一步”。对此老陈尤为看重。

      除了家训,陈家还有家规。“‘家规’,听起来似乎不够人性化,但没有规矩,不成方圆,所以我们家也有几条‘规矩’,是大家都要遵守的,这样的目的是希望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。”陈恩光说道。

      老陈所说的“家规”是6个“一”。吃饭不剩一粒米,珍惜每一粒粮食,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;每年一扫墓,通过扫墓活动,重温先辈的谆谆教诲,对家人及后代有很好的教育作用;每年最多看一部电视连续剧,将大量的时间花在电视剧上,家务做得少了,家人沟通得少了,身体活动得少了,时间长了就出现很多“负作用”;与亲友交往留有一定空间,既要保持经常与亲友交往,但又要控制交往的节奏;吃饭一餐一杯水;楼房一天一通风。美的环境和收藏,制造点滴幸福。

      老陈的爱人王阿姨原本在太原市属国企工作,后来赶上下岗,她并没有怨天尤人从此甘做家庭主妇,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了一家私企的管理层。尽管事业上小有成就,她对家庭的投入却没有减少。 “房子是每个家庭的梦想。我们也是在努力营造一种温馨的环境,为生活增添一份好心情。”

      在陈恩光家里,处处有匠心。有充满孩子童心的快乐之墙,有婚姻一同“走过”的幸福之墙,还有游历祖国河山的激发热情的爱国之墙。其中,有一面墙最为惹人注意。在客厅的主背景墙上,挂有一面“家徽”, 由陈氏夫妻的姓氏为基本线形,将“陈”和“王”的汉语拼音字头“C”和“W”融变成一个月牙形的圆形图案,整体图形大气、圆满且富有变化。“圆形图案用了我家孩子的小名‘圆圆’,渐变的月牙圆形代表生活的内涵和美的变化韵律。下面的‘1988’代表我们的结婚年号,也就是‘家’诞生的时间。”谈起家徽的构思,老陈颇为得意。这面墙被陈家称为凝聚之墙。

      陈恩光平日里喜欢写字,节假日聚会时也能小饮几杯,家里自然少不了镇纸和酒瓶,久而久之,收藏了不少。

      装家时,灶台用的花岗岩剩料,老陈就自制一对镇纸。有一次回老家,见到有枣木,同样自制了一对。老陈的镇纸品类繁多,有金属类的、木质类的、石材类的等等。有时,老陈更有机会将自撰的联句刻在镇纸上,作为自己的座右铭,诗书印一体,好不惬意。

      现在,镇纸、酒瓶,与女儿平时收集的铅芯盒,都成为陈家家庭生活的别致点缀。“收藏给人以希望,给人以生活的乐趣。将生活中常用品积累起来,不需要太多投入,主要是用心去收集、整理、研究,可以锻炼人的思维和耐心,对家庭生活是一个很好的点缀。”老陈说。

      在陈家,还有两种本子。一种是继承先辈优良传统的册子,一种是收集照片的影集。

      老陈认为,一个家庭需要延续家族的优良传统,教育下一代健康成长。陈恩光将父亲的工作经历和优秀事迹整理成一个彩色画册《父亲百年一代楷模》,将纪念父亲的文章集成《百年有感》一书,激励家人不辜负先辈希望,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。老陈还利用业余时间,完成了陈氏家族的家谱《南社陈氏家谱》,整理出陈氏家族近600年来的变迁经历、26代世系表,受到族人好评。

      陈家的影集,也非同一般。影集经过“加工”,制作了若干“专题集”。家庭类,分为女儿集、两人世界、家等;旅游类,分为本市、省内、省外、春、夏、秋、冬等;专辑类,分为岁月集、同学集、同事集、交通工具集等。这些专题影集,使大家欣赏时更有趣味,更加赏心悦目。美的教育和童年,让孩子“慢慢”成长。

      最美家庭,美在良好的教育。在女儿成长的道路上,老陈发现孩子很普通。然而,父母的爱远远大于孩子的“聪明才智”,既然不是出类拔萃的孩子,那就走普通的成长之路吧。老陈没有很高的目标,而是很注意她的成长,努力用一些科学的手段、自然适时地给以帮助。

      老陈的一些教育观念在女儿身上逐步实施。安静的心境,静心学习,有选择地接受其它信息,保持一定的纯洁性;学无止境的心态,低调做人,努力做事,以优秀生为榜样,走“近朱者赤”的路子;学习中善于归纳,保持完整清晰的知识结构和内容;健康的体魄,家常便饭,不挑食,保持足够的运动;家长的良好配合,家长重点在心态、情绪、方向、教育技术上下功夫,为孩子成长助一臂之力。

      女儿中考时,老陈收集了太原市7所“好”学校历年中考录取线的数据,然后用“线性规划”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,帮助孩子填好志愿。2005年,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;2008年,女儿被“985”名校录取;2011年,上大三的她,提前保送读博。她不仅仅是学习上的优秀生,在课题研究、热心公益、摄影、游泳、音乐等都有良好表现。如今,小姑娘步步向前,正在攻读博士。

      事实上,与做“最美”相比,陈恩光更愿意活得“更美”。他说:“我们不过是千千万万美的家庭中的一员。生活美不美,关键在你!”

登录注册用户名 密码

*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