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办:全国妇联宣传部
承办:央视网
  • /
    在山东省青岛市有一对80后小夫妻,丈夫开饭店,妻子办幼儿园。按照正常的剧情发展,只要小两口勤勉能干,经营得当,日子想必是越过越红火。而事实上,自2010年以来,他们却“白白折腾进去”300万,把家里的拆迁款也花了……这一切,都缘于4年前妻子逄秋香提出的一个“败家”举措——免费办园,不收学费。
  • /
    这里是青岛市黄岛区育新幼儿园,陈亮和逄秋香开办的两个幼儿园中较大的一个,前不久刚刚建成入住。园区共三层楼,面积1080平方米。
  • /
    “2004年我从婆婆手中接过了幼儿园,我当年带过的第一批孩子现在都上高三了。”32岁的园长逄秋香说。
  • /
    逄秋香的婆婆高璇(左二)曾是这里的老园长,一番参观过后,对新园赞不绝口。上世纪90年代,为了农村孩子能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,高璇一直坚持“微利”办园。经过十几年的努力,幼儿园发展成有20多间教室、游乐设施齐备的青岛市一类幼儿园。
  • /
    老两口一露面,幼儿园的孩子们呼啦一下围了上来。由于平时家人般的相处,孩子们对他们像对自己的爷爷奶奶一样亲昵。
  • /
    午休时间,高璇对一名调皮捣蛋的孩童做出了安静的手势。尽管十分相信儿媳妇管理幼儿园的水平,高璇退休后总是闲不住,没事就往幼儿园跑。
  • /
    刚搬到新园时,陈亮就开垦了这片小农场,准备简单种一些果瓜蔬菜,一面让孩子们接触了解农作物,待成熟了园里吃了也放心。
  • /
    在陈亮的记忆中,从小学4年级开始,妈妈就成了50多个孩子的孩子王。巧的是,大学毕业后,让他怦然心动开始追求的女孩也是幼儿教师——他现在的妻子。两人婚后婆婆退居二线,幼儿园交由儿媳照管,母子俩又在外开了一家饭店。
  • /
    无论在饭店还是幼儿园,陈亮经常自己到厨房帮工,食品安全是大事,他从不马虎。
  • /
    陈亮不善言语,但是非常心细,午休时变天了,他悄悄关上宿舍开着的窗户。
  • /
    按老人的计划,儿媳当园长方便照顾家,儿子在外打拼,老两口都有养老存款,日子肯定越过越红火。然而,2010年小夫妻突然决定,免收孩子们每月300元的学费,办公益幼儿园。
  • /
    原来,育新幼儿园的孩子们每天吃三顿饭,下午3点有一顿加餐吃点心。虽然每天只交1.5元就行,可总有家长不交钱。每到下午就有孩子带着馒头来,有的干脆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吃。一次逄秋香亲眼看到,没有吃完的点心被扔到了垃圾桶,有个孩子馋得捡起来就吃。“那个画面让谁看着心里都不是滋味,我们两口子就商量,要让孩子们吃的一样、用的一样、穿的一样,别因为钱让孩子们自尊心受伤。”逄秋香说。
  • /
    2010年10月,父母把70万拆迁补偿款给了陈亮和逄秋香,要他们投资项目多赚些钱。正因无力免除孩子学费而苦恼的陈亮和逄秋香高兴极了,当即决定用这70万元维持幼儿园日常开支,同时免除幼儿园所有孩子的学费。小夫妻俩还很认真地算了一笔账:幼儿园的房子是自家的,6名老师一年的工资也就10万多,这70万起码也能撑上7年。
  • /
    “哪个孩子交不起学费咱们可以免,可一下子要把所有孩子的学费都免了,以后的难处和麻烦多得很。”陈守业和高璇坚决反对:办幼儿园也是过日子,老师的工资、玩具教具更新,哪样不是钱?他们不同意幼儿园免费,不单单是因为钱,而是因为他们考虑得更周到、更长远而已。
  • /
    但最终,老两口还是没有拗过小两口,同意了儿子和儿媳免收学费的决定。4年来,一家人在这条公益道路上的投入已经超过300万。图为当地一家乐器教育公司慕名而来,为新园配送了新的乐器,并教导孩子们使用乐器。
  • /
    幼儿园招收的260多个孩子中,一半以上是外来务工子女,他们的父母最远从广西、广东、黑龙江等地来青打工,还有彝族等少数民族的孩子。因为想妈妈,这个入园不久的小男孩哭了起来,逄秋香和丈夫一起安慰他。
  • /
    一名家长到学校领走发烧的孩子,逄秋香在其临行前亲切的关心孩子的病情,并嘱咐孩子要听话治病,早日康复。
  • /
    四年累积下来,逄秋香的幼儿园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。课间操时间,经常有看孩子的村民带着孩子在这里观望。“把孩子送到这里来放心,老师们挺用心,楼梯的扶手都用毯子包起来,怕孩子们磕着碰着。”一位家长说。
  • /
    逄秋香把婆婆高璇获得的荣誉摆在办公室,没事就拿出来勉励下自己。“她就是我学习的榜样。”说起婆婆高璇,逄秋香很骄傲。当年高璇从灵山卫嫁到山前村,当过敬老院的护工。高璇注意到周边6个村庄没有幼儿园,就自学考取了教师资格证,办起了育新幼儿园。
  • /
    高璇和爱人从教几十年,和幼教结下了不解的情缘。闲在家时,他们一边翻看历届毕业生的照片,一边回忆过往,很多曾经教过的孩童现在都已经考上了高中,考上了大学。
  • /
    陈亮和逄秋香育有一个儿子,全家人在幼儿园前合影。“传播真正使人受益一生的教育”是两代教育人的共同心愿,也是他们的责任。
  • /
    从2010年10月宣布免收学费到现在,有近2000名幼儿受益。按现在农村每个孩子最低收费300元计算,陈亮夫妇每年少收入将近100多万。对陈亮、逄秋香来说,并不是一个小数字,它可以实现一对寻常夫妻买房购车的梦想,但他们依然住在幼儿园的三间平房里,坚守着免费办幼儿园的理念,用自己的善举去实现一对80后夫妻的精彩人生。(注:部分照片为被访者提供)
  • /

小夫妻的大公益

摄影/王培珂等 编辑/于晓丹
责编邮箱/1714523629@qq.com

【媒体转载须经央视网及作者授权】2014/11/2

4年投入300万免费办园 80后小夫妻的“败家公益”


         (通讯员高晴 报道)2014年10月1日清晨,今年32岁的逄秋香站在青岛市黄岛区育新幼儿园门前,看着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,等待丈夫陈亮开着校车送来最后一批学生。就在四年前的今天,他们放着本可以红红火火的日子不过,决定免去所有学生的学费,办起了公益幼儿园。虽然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,但逄秋香眺望的眼神里却仍然充满力量和希望。

       20世纪90年代,陈亮的母亲高璇注意到自己所在的山前村周边六个村庄没有幼儿园,当过敬老院护工的她就自学考取了教师资格证,办起了育新幼儿园。为了让农村孩子受到更好的学前教育,高璇一直坚持微利办园,经过十几年的努力,育新幼儿园从最初的一间小屋发展成了20多间教室,不仅教师和基础设施逐步健全,还成为了青岛一类幼儿园。

       2004年,高璇正式把育新幼儿园交给了儿子陈亮和儿媳逄秋香打理。

       从母亲手里接过幼儿园后,除了当园长,陈亮还身兼游乐设施维修、蔬菜采购和校车司机的工作,妻子逄秋香则负责幼儿园的日常管理工作,在两个人的共同努力下,育新幼儿园举办的红红火火,吸引了周边许多家长把孩子送过来。本来这对80后夫妻可以就这样过上舒舒服服的日子,可是一个决定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。

       平时开校车接送孩子的陈亮发现,每年开学需要交学费时,不少平时非常热情的家长开始躲躲闪闪,甚至是远远绕开他,有的家长则比较直接,向陈亮请求学费晚几天交,或是要求“给减免减免”。

       妻子逄秋香也经常遇见类似情况,幼儿园的孩子们每天吃三顿饭,下午4点有一顿加餐。虽然每天只需1.4元,可还是有家长不交钱。每到下午就有孩子带着馒头来,有的干脆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吃。一次逄秋香亲眼看到,没有吃完的点心被扔到了垃圾桶,有个孩子馋得捡起来就吃。“那个画面让谁看着心里都不是滋味,我们两口子就商量,要让孩子们吃的一样、用的一样、穿的一样,别因为钱让孩子们自尊心受伤。”逄秋香说。

       于是经过商量,陈亮和逄秋香做了一个破天荒的决定:免除学生们的学费。可是,当他们把这一想法告诉父亲陈守业和母亲高璇时,却遭到了父母的反对。饱经世事的母亲说:“不是不让你们做善事,哪个孩子交不起学费咱们可以免,可要一下子把所有孩子的学费都免了,以后的难处和麻烦多得很。”

       陈亮夫妻觉得父母说得也很有道理,没了学费幼儿园就没了经费来源,老师工资、游玩设施等费用从何而来?

       也许是天意,就在这时,陈亮父母的餐馆因建设大项目工程拆迁,得到了70多万元的补偿款。老两口把这钱给了陈亮夫妇,原本是希望他们投资其他项目多赚点钱。没想到,拿到这笔钱的小两口非但没听他们的话,反而转头便把免除学费的想法付诸了行动。

       “我们当初算了一笔账,学费不要了,6个老师的工资一年下来10万块钱,光这70多万元的补偿款我们也能撑上7年,能干!”回想起当时两个人算的这笔账,陈亮羞涩地笑了,现在才知道,当时他们实在是想得太简单。

       不管怎样,从2010年10月1日起,陈亮夫妻就正式免除了幼儿园150多个孩子的学费,他们每天只需交6元钱伙食费,除了中午的一顿饭外,还可以获得两顿加餐。

       随着免学费的消息传开,周围村子里的家长也竞相把孩子送过来,孩子越来越多,夫妻俩只好又租赁了一处楼房,开办了临港经济开发区育新幼儿园。学生的增多意味着老师和班车数量也要增加,这样幼儿园的开支也远远超出了两人的预料。

       “当初想的70万用7年,现在算算根本不够。”陈亮感叹道。“单单免除每个月300元学费这一项,一年就要损失100万元。”逄秋香告诉记者,父母给的70万补偿款,不到两年就花完了。

       即便是这样,周围还是有人不满意。“有人说我们算不上公益,并没有免去全部费用,我们承认,孩子们还要交书本费和校车费,可这笔钱再免去,就真有点吃不消了,我们只能尽自己所能去做,书本费和校车费也算是物尽其用。”陈亮解释道。

      为了维持幼儿园的日常开支,夫妻俩省吃俭用。两人结婚多年,只去过不远的沂水大峡谷旅游过一次,并且只呆了一个晚上,其他时间几乎全部花在幼儿园上。两个人还挖空心思想多赚点钱补贴幼儿园,出租门头房、开办儿童乐园、养水貂,凡是能赚钱的事情他们都尝试过,在他们的不断努力下,两所幼儿园才得以维持和发展。就连近二十年没种地的母亲高璇也被他们感染,重新下地当起菜农,给幼儿园的食堂提供原料。

       从宣布免收学费到现在的四年来,累计有近2000名小孩受益,一家人在这条公益道路上的投入也已经超过300万。尽管这项公益事业坚持起来很困难,但坚持了四年的夫妻俩却从未后悔过,也从未想过要放弃。“就算砸锅卖铁也得坚持下去,免费让孩子们上幼儿园,给他们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。”逄秋香坚定地告诉记者。

       陈亮也很关心幼儿园未来的发展。跟妻子相比,他考虑得更现实,他也想过,万一哪天遇到什么变故自己财力不支怎么办。“现在还好,家里有海参池,还有几块地往外租着,这些收入足够我维持幼儿园的发展。”陈亮边说便慢慢地斟了一杯茶。

       当记者问他万一经济出现问题无法支撑了怎么办时,他端起茶杯,把茶水一饮而尽,然后目视前方无比坚定地说:“那就送走最后一批孩子后关掉其中一个,一个幼儿园我能维持。”

登录注册用户名 密码

*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