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通讯员杨冯彦 姚中吉 李淑霞 报道)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,但却为国家输送了一个航天员。她就是两次问天的“英雄航天员”景海鹏母亲王珍玲。
王珍玲出生于1942年2月,今年73岁,在盐湖区安邑办事处东杨家卓村,她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。40多年前,她嫁给了本村外来投亲的青年景靠喜,先后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。20多年前,在家庭条件非常差的情况下,她和丈夫景靠喜一边忙地里耕作,一边做捆扫帚的家庭小副业,使三个孩子都顺利完成了学业。大儿子景海鹏现为国家航天员大队航天员,二儿子景海龙现为运城有线台员工,女儿景艳芳现为盐湖区安邑办事处汤里村小学校教师。
让大家最为感动的,是王珍玲对大儿子景海鹏在事业上的支持。
1966年出生的景海鹏是景家的第一个孩子,所以景靠喜、王珍玲夫妇对他特别疼爱。
在父母眼中,景家三个孩子中,景海鹏是最犟的,“性格内向,他认定的事情,九头牛也拉不回来,考军校也是这样子的!”
景靠喜的祖父、父亲一直到他三代都是农民出身,贫困的生活给景靠喜留下了深刻的记忆。为了让孩子们不再重复他们的艰辛,景靠喜夫妇下定决心,不管再苦再累,一定要让三个孩子好好读书,将来走出农村。
80年代,加工高粱扫帚是运城人的主要副业。为了补贴家用以及三个孩子的学费,景靠喜夫妇把农闲时节都用在了加工扫帚的作业上,“那时候每个扫帚1到2毛钱,我们每天能加工一百多只,最多的时候甚至达两百只。靠卖扫帚,家里的花费还勉强可以保证!”景靠喜说。
王珍玲说,那时侯,海鹏在放学后常常会主动做些家务,但总是被她们拒绝,她和丈夫认为,孩子们只有好好读书才是最重要的事情。几乎就是从那时起,景家家里的三个孩子,都被她们要求把学习搞好就是对她们夫妇最大的安慰。
1985年保定航校在解州中学招考飞行员,一直对当兵梦寐以求的景海鹏瞒着父母偷偷的报名参考,而当他戴着墨镜(招考飞行员体检需要进行瞳孔放大,检查完后不能直接见光)回到家,把飞行员录取消息告诉母亲时,王珍玲才相信,孩子们要走的路是她所不能左右的。就此,景海鹏走上了从军路。
景海鹏从1985年被招收为飞行员后,28年来回家的次数非常少,第一次回家是1993年结婚,第二次回家是2005年春节探亲。平时,几乎对家庭尽不到一点职责。面对这些,王珍玲从没有任何抱怨,一直和丈夫景靠喜努力支持儿子。
1998年,海鹏被国家航天员大队招为航天员,海鹏的儿子刚出生才几个月,为了不影响海鹏的训练,王珍玲说服丈夫,并征得二儿子和二儿媳的支持,放弃了责任田的耕种,毅然来到北京航天城,帮助海鹏妻子照看孩子和料理家务,一停就是四年。这四年间,王珍玲作为一个农村妇女,帮海鹏把位于北京的家照料的井井有条。
王珍玲深知,对海鹏最大的支持,就是不给海鹏添任何麻烦,不让海鹏因家务事而分心。平时里,她尽管非常牵挂儿子,但却从没有主动给海鹏打一个电话,海鹏打给她的电话少,她也没有抱怨过一次,总是鼓励海鹏放心训练。把压力和担忧深深地藏在自己心中,在“神五”和“神六”发射时,海鹏分别担任第三梯队和第二梯队,却都与上天无缘,王珍玲就鼓励儿子继续坚持训练,直到海鹏成为执行“神七飞行任务的航天员。
海鹏”神七“返回,收获了巨大的荣誉,还被中央军委授予”英雄航天员“称号。王珍玲在为儿子成绩欣喜的同时,告诫儿子要始终不忘自己是一个农家子弟,要把荣誉当成动力。
2012年,得知儿子海鹏可能被定为”神九“的航天员,将第二次飞天,儿行千里母担忧,由于孩子工作性质,她患上了高血压等老年疾病,直到眼底出血实在看不清东西才告诉女儿,为了不影响训练,王珍玲在二儿子景海龙陪同下去北京医治眼疾,诊断后得知是青光眼、白内障、黄斑水肿等多种眼疾交错,病情非常严重,医生建议手术。医生还提前给她打预防针;”有可能永远失明。“由于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,至今右眼已无视力,左眼也没有0.3的微视力。
当时,检查王珍玲的医院与海鹏封闭训练的肮天城近在咫尺,但王珍玲坚决不让陪着的二儿子景海龙向哥嫂透露一点风声。在北京整整二十八天,是海龙一个人在医院默默陪护她度过了每个难以不眠之夜。这就是一个伟大母亲的爱。
而这期间,海鹏的妻子几次打电话,每次王珍玲硬是忍着眼疼,在电话中和儿媳有说有笑。直到半年过后,海鹏执飞的”神九“已经返回几个月后,海鹏才通过亲友的一句疏忽,得知母亲不久前患了严重眼疾,差一点失明。
如今,海鹏作为中国唯一的两次飞天的航天员,已被授予少将军衔。在共和国的历史上,作为河东之子的景海鹏,肯定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。但在王珍玲看来,海鹏依然是那个小时候不爱说话办事果断坚决的儿子。王珍玲说:“海鹏首先是国家儿子,其次才是我的儿子。”如今,王珍玲的农村妇女生活,并没有因此有所改变。大多数时间,有着一个名人儿子的王珍玲和丈夫都住在农村,王珍玲经过几次眼疾折磨,已经近乎失明,但他的家却还和普通农民一样耕种者责任田。